9月21日,國內知名大宗商品市場專家——卓創資訊在南昌組織召開2023年第二屆雙氧水及下游行業研討會,本次高峰論壇特邀行業知名專家教授從宏觀經濟、國內供需、技術發展等角度剖析市場,探尋雙氧水及下游行業未來發展新機遇。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湖南化工設計院、福建永榮控股集團、瑞典國際化工、四川大學磷基功能材料與新能源化工研究室、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及生物工程學院等單位相關教授及專家做專題發言。
化工院技術專家、省應急管理專家劉義做《蓬勃發展的電子級雙氧水》主題發言,重點介紹了電子級雙氧水發展現狀、電子級雙氧水市場發展趨勢、雙氧水工藝技術未來發展趨勢。他指出,隨著近年中國電子產業發展迅速,高端半導體產業向國內轉移,用于清洗和蝕刻大型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的電子化學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帶動了我國高純電子級過氧化氫的快速發展,電子、食品等領域,市場潛力巨大。他詳細介紹了傳統固定床雙氧水技術、新型固定床雙氧水技術(全酸性工藝)和流化床雙氧水技術相關特點,未來一段時間內雙氧水工藝將進入新型固定床工藝和流化床工藝并行的新時代。隨著用于清洗和蝕刻大型集成電路、LCD 和半導體的電子化學品的需求快速增加,預判今后幾年電子級雙氧水的生產及需求能力將持續增長。我國雙氧水生產能力、產量及消費量均為世界第一,整體來看依然供不應求,高規格的電子級雙氧水、試劑用的高濃度雙氧水、特殊用途高等級雙氧水以及超純級和特殊規格用雙氧水等,國內高端產品進口替代未來將加快步伐?;ぴ簩<野l言得到與會代表們一致認同。
化工院在雙氧水工藝技術上已形成專有技術品牌,多年來一直采用國內先進、本質安全的全酸性體系雙氧水工藝(取消萃余工作液堿處理工序),工藝流程源頭上杜絕了可能產生以上相關爆炸原因的不安全隱患,高氫效、高產品品質、流程安全簡捷,避免氧化鋁粉末污染觸媒的缺陷,大大提高觸媒使用周期,工作液少量體外自動堿洗方式有效避免裝置串堿,工藝裝置本質安全上具有獨特領先優勢。基于此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化工院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新工藝—全酸性工作液條件下雙氧水制備工程設計”2015年專有技術(專有技術號ZYJS2015-027S)、2020年專有技術延續(專有技術號ZYJS2020-009SR)。
全酸性工作液體系制備雙氧水工藝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催化劑的制備與選型、新型工作液的配制、工藝設備的改進與優化、獨特的生產工藝和控制系統設計、完整與高效的安全環保體系等諸多方面,和傳統的雙氧水制備工藝技術相比,化工院專有技術優勢明顯:(1)取消了萃余工作液堿處理工序,杜絕了生產過程中帶堿可能引發的安全事故,工藝方案上雙氧水裝置為本質安全;(2)使用高活性高選擇性新型固定床鈀催化劑,大幅度降低了催化劑使用量并減少了副產物生成量;(3)采用新型工作液體系,提高單位體積工作液的生產效率,從而降低裝置能耗,減少了裝置投資;(4)采用新型高效加氫工藝,充分發揮催化劑性能,有效抑制了副反應發生;(5)設計采用高效率的萃取塔,確保了高萃取濃度和低萃余;(6)使用萃余工作液真空脫水技術,確保工作液中水分含量達標;(7)使用工作液體外洗滌再生技術,保障工作液體系組分的相對平衡。
化工院作為省級化工醫藥設計院、省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深耕化工、石化、醫藥、建筑、市政六十多年,資質、資格在行業部院、省院中處于領先地位,具有雄厚、優久的技術實力和技術底蘊,相關技術“專精特新”、特色鮮明、優勢明顯,擁有湖南省工信廳“省企業技術中心”、長沙市科技局“市電化學儲能材料技術創新中心”、長沙市發改委“市企業技術中心”三個技術創新平臺。依托業績豐富、技術領先的化工工藝核心專利、專有技術,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強省級技術專家團隊建設(180余人次成為省部級、市級及行業各類專家庫組長、資深專家),依托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加強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工藝技術路線及方案上不斷迭代升級。擁有已建成29套雙氧水裝置工程設計的豐富業績及3個國內外雙氧水總承包項目業績,全酸性工作液體系制備雙氧水工藝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廣西田東達盛化工雙氧水項目,建成國內首套2萬噸/年(2014技改到6萬噸/年)固定床法全酸性工作液體系工業生產裝置。項目建成投產后,在國內雙氧水行業引發轟動效應,憑借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和科技領先帶來的成本優勢,引起業內高度重視。該專有技術已成功應用于中石化長嶺分公司10萬噸/年雙氧水法制環氧丙烷工業試驗裝置(年產30萬噸27.5%雙氧水)、河南宏大化工年產15萬噸(27.5%)雙氧水項目、內蒙古達康實業10萬噸/年(27.5%)過氧化氫項目、乳源東陽光電化廠8萬噸/年雙氧水技改(8萬噸改14萬噸)工程等多個項目。